热门资讯

1月27日永州零陵印发《全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2-11-28 06:41:02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汇:零陵区《全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零陵区疫情防控政策,1月27日永州零陵印发《全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内容简介

近日,零陵区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零陵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农村地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科学精准做好全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零陵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

近日,零陵区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零陵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农村地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科学精准做好全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零陵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而全国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 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区面临区域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大。且春节日益临近,节前将出现旅客出行高峰,人口流动加大,节日期间走亲访友、家庭聚餐、酒席宴请等聚集性活动将明显增多,或将迎来更大的压力,而与城市相比,农村疫情防控具有特殊性。为落实农村地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科学精准做好我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

01疫情监测

区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病例和急性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卫生室对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日常健康监测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发热筛查哨点作用,及时开展样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实行“村发现、乡采样、区检测”,乡镇卫生院负责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和送检,不具备条件的由区卫生健康局安排机构收集样本和送检,第四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核酸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切实做好多病共防工作。同时,要将可疑病例及时转诊到区级医院或在区医疗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排查。相关机构要加强信息报告,检测机构要在12小时内反馈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结果第一时间报送区卫生健康局和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逐级上报市、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同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诊断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02重点人群防控

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人员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要加大敲门摸排力度,加强与等部门的配合,做实出租房屋和租房人口的登记和管理,提高外来人口管理精准性。村支两委要全面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零或有旅居史人员,严格做好境外入零人员、农贸市场工作人员、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和边境外地区返乡人员)、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外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日常健康监测,督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串门走动,加强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按照重点人群防范到位、过往人员检查到位、一般人员管控到位的原则,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返乡人员实施风险排查、精准分类管理。所有返乡人员(包括省外返乡人员、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均需持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返乡,由当地村(社区)查验并进行分类登记,返乡人员需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对境外(不含澳门地区)入零人员一律严格落实“14+7+7”和“2+1+1”管理措施,即在入境后落实14天集中隔离和2次核酸检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7天集中隔离、7天“4321”居家隔离、1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检测。对国内高风险地区入零人员一律严格落实“14+14”和“2+1”管理措施,即在入零后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检测的基础上,继续落实14天“4321”居家隔离管理措施。对中风险地区入零人员先采取集中隔离观察并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为阴性的落实14天“4321”居家隔离管理措施,对7天内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落实14天“4321”居家隔离管理措施。对省内低风险地区、身体无异常并持健康码绿码入零人员自由通行。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定期组织对冷链、快递、生活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人员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03重点场所防控

乡镇政府、村委会要按照区人民政府的要求督促辖区内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做好辖区内企业、风景区、民宿、餐馆、文化活动室、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农(集)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测量体温、扫码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工作,严禁人员扎堆聚集,一旦出现病例,迅速关闭非生活必需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还应储备消毒液、口罩、体温计等必要的防疫物资。严格规范各类宗教活动,对农村地区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加强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小诊所、小药店的监管,做好患者和顾客信息登记。

04爱国卫生运动

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发动农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和家庭清洁卫生。乡镇(街道)、村(社区)要组织开展逐村逐户清生活垃圾、清厕屋便池、清水源水体、清畜禽粪污、清农业生产废弃物行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引导村民勤洗手、随身携带口罩并定期更换,保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和安全社交距离。对公共厕所、健身场地、集体活动室等公共场所配备专人进行管理, 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消毒频次。

05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线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视频和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 持续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佩戴口罩、错峰返乡、配合查验、减少聚集流动、勤洗手通风、科学就医、拒传谣言,不网购进口冷链(冷冻)食品,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和发热后第一时间报告、就诊意识。区疾控中心要主动发声,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发布疫情防控提示,科学引导公众出行和防控。强化流感等多病共防措施,倡导养成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使用公筷公勺、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节庆文明新风,严格控制聚会聚餐人数,不大办婚丧喜宴,不举办聚集性宗教和民俗活动,尽量少摆席、少串门、少走动,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

01做好可能发生疫情的应对准备

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做到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乡镇政府、村委会要根据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应急演练,提升防控能力,确保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疫情发现、信息报告、疫点管理、人员转运、核酸采样、环境消毒等工作流程,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响应,最短时间控制疫情蔓延。对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发生疫情后的生产生活保障等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各地要对照《不同场景不同情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实操指南》(详见联防联控机制综发〔 2020〕236号文件)关于区城(农村)防控能力储备的有关要求,查漏补缺,防控物资够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

02做好辖区应急调配预案

各乡镇、街道要对所辖农村地区在不同形势下开展核酸采样检测、隔离、救治等工作进行提前研判,摸清辖区应急支援力量的底数,做好应急调配预案,统筹指挥调度,及时调配应急支援力量。

03做好应急值守

各乡镇、街道要坚持应急值守,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区疾控中心要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时刻待命。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诊疗服务,保持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并建立绿色通道,确保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病例,能及时救治到位。

及时处置疫情

01快速响应

乡镇政府、村委会发现疫情线索后,要立即上报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并积极配合做好调查、核实、处置等工作。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等进行调查处置。一旦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或其他疫情情形,区人民政府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在省、市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迅速组织调派疫情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检测、医疗救治、环境消杀、社区防控等工作队伍开展疫情防控,做好集中隔离、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等应对工作。

02疫点管控

疫情发生后,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要科学划定风险等级区域和防控区域,管控区域范围可精准划至最小单元(如居民小区、楼栋、自然村组等),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规范设置进村检疫点,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验码、消毒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离期间村民的物资供应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协助将新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者转运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03迅速流调

组建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在市级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指导下开展工作。要按照“五个结合”(传统流调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场流调与核酸检测相结合、临床诊治相结合,流调分析与实验室比对相结合,查人、查物、查环境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原则,加强市、区两级流调队伍的配合,充分利用、工信、交通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摸清可能的感染源,判定、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医要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网络报告。

04快速核酸筛查

区域内二级医院和疾控机构要具备 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快速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人群可能感染的风险高低,按照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全体村民等顺序依次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及时发现并管控感染者。必要时组织开展多次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

05隔离医学观察

原则上,区、乡一级人员在区集中隔离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村一级人员实施居家单人单间隔离医学观察。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管理集中隔离点,并对不满足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实施集中隔离。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医要按照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利用闲置房等资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对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方式,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体温监测等措施。要建立帮扶制度,由乡村、社区分别组建爱心服务队,主动问询、及时协调解决隔离人员困难。

06医疗救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及时发现并转诊可疑病例。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同时,可通过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等方式,对所有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提供核酸检测和血常规检查服务。对疑似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者,要尽快安排救护车转运至区级及以上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对重症病例,要尽可能转运至市级定点医院救治。疫情防控期间,区域内救护车统一调度。

07对口支援

依托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区、乡医疗工作机制,通过开展线上培训、派出专家现场指导,派出医疗力量到区级医院驻点工作等方式,着重提升区级医院呼吸、感染、重症、儿科、护理、院感防控、临床检验等重点科室技术能力,做好救治床位、设施设备、防护物资等资源储备。区级定点医院也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水平。

08环境消杀

乡镇、街道政府、村委会要对公厕、农(集)贸市场、交通场站、养老机构等易出现疫情传播的重点公共场所,制定专门的消毒工作方案,设立专门值班员,负责消毒和秩序管理工作。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 进行全链条彻底消杀。对生活垃圾应当消毒并外运集中处理, 对隔离人员产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由相关部门处理。